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元宇宙:Web3.0数字生态

李鸣: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IEEE区块链合格评定委员会主席。

当前,对于元宇宙的定义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说法,其技术、应用、资产、服务、产业、生态等方面的定义混乱,严重影响了业界对元宇宙的理解。

尽管元宇宙本身不是一个技术术语,但它需要复杂的底层技术支持。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人机交互、物联网等面向数据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演进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从Web2.0向Web3.0过渡的技术准备。以往各项技术的独立发展缺乏完整的生态支持,需要更大、更聚焦的概念和场景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从而构建面向数字化生态的基础设施,以支持元宇宙复杂的应用逻辑、业务创新和商业模式。

因此,从技术角度来看,元宇宙是基于Web3.0技术体系和运作机制支持下的可信数字化价值交互网络,也就是以区块链为核心的Web3.0数字新生态。

区块链是一种通过密码技术将共识确认的区块按顺序追加形成的分布式账本,具有技术、金融和社会方面的属性。

回顾区块链的发展历程,与技术属性相关的BaaS(区块链即服务)、跨链、隐私计算、身份认证、分布式存储和计算等底层平台为金融、制造、教育、能源等行业的分布式应用提供了基础设施。

与金融属性相关的FT(同质化代币)、DeFi(分布式金融)、NFT(非同质化代币)和xFi(泛指在各个领域的金融形式)通过大量实践探索了数字化金融服务模式。

其中,FT在金融体系中探索了新的载体可能性,DeFi正在尝试创新传统金融服务模式,NFT进一步展示了数字生态中资产的表现形式,扩大了数字生态的资产规模。游戏、社交等xFi推动了FT和NFT在更多场景中的应用创新,加速了数字环境下资产的流通。

从社会属性来看,虽然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模式尚未成熟,但它为数字环境下的协作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元宇宙的出现正是区块链技术、金融和社会属性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推动建立以区块链为核心的Web3.0数字生态。

与现实社会生态类似,组织、身份、资产和活动是促进元宇宙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而区块链的技术、金融和社会属性将有助于构建可信数字化价值交互网络。

首先,传统互联网平台很容易形成垄断型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而Web3.0的核心观点是网络由用户和建设者共同占有。在元宇宙中,可能形成用户和建设者自治的组织形式,其组织规则将由程序代码在符合监管的前提下执行,这需要利用区块链技术达到最大范围的共识,并与监管形成元宇宙的生态秩序。

其次,传统集中式身份验证模式容易导致安全威胁和隐私滥用问题,而元宇宙中的虚拟数字人需要能与真实身份绑定,并且需要在不同元宇宙之间切换,这就需要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新的分布式身份认证体系,可以在跨生态网络中保护隐私和数据安全。

再次,资产是元宇宙的核心要素,只有以资产为核心的应用场景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生态,甚至是经济体系。元宇宙中的道具、装备、UGC内容都需要元系统提供交换、交易等功能,而区块链的金融属性将为资产提供载体,为价值交换提供保障。

最后,元宇宙中的所有活动都可以转化为数据,包括元宇宙与元宇宙之间的数据交互、元宇宙内不同应用之间的数据交互,以及外部设备对个人行为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发、利用和处理过程,都需要借助区块链相关的分布式网络、共识机制、智能合约、隐私计算等技术来支持。

综上,元宇宙是以区块链为核心的Web3.0技术体系支持下的新场景、新产业和新生态。它将在数字环境下催生大量创新的商业模式,形成数字空间的新范式。

当前,亟需建立行业共识,加强以区块链为核心的元宇宙技术体系、服务体系、经济体系和治理体系的研究,明确元宇宙技术的发展路径,探索推动元宇宙加速信息消费的商业模式。我们需要探索技术集成方法,解决分布式身份认证、跨生态互联互通、数字资产流通、数字内容治理等关键问题,鼓励研发区块链、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物联网等多技术融合的数字科技操作系统。我们还需要创新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推动智能制造、信息消费、智慧城市、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数字环境应用创新,利用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基础设施,建立工业元宇宙、城市元宇宙、金融元宇宙等创新型商业生态。同时,我们需要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研究,评估隐私保护、技术歧视、算法绑架、非法集资等相关风险,制定金融服务管理、内容和资产合规监管、数字版权保护和用户在线权益保障等策略,推动形成可监督、有活力、可推广的高效治理机制。

来源:财经网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