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藏品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恒生电子参与联合编写

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确权技术以区块链为代表在文创产业兴起。这项技术为数字文创作品的确权和流转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更好地保护了作品的版权。

从2021年开始,非同质化通证(NFT)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它是一种使用了区块链技术的新型数字作品权属凭证。通过将作品的权属存储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上,它有效解决了数字文创作品在版权确权、版权追溯和维权取证方面的难题。

然而,NFT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风险。例如,由于NFT依托公有链发行,因此很难控制节点行为,数字藏品可能包含禁止传播的内容。此外,公链交易方式容易滋生洗钱、诈骗等问题,而且NFT具有较强的数字资产属性,市场炒作热情较高。公链在监管层面也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因此亟待规范发展。

为了规避这些风险,国内的区块链研究机构借鉴国外NFT技术和商业模式,剥离其数字资产属性,秉承国产化合规原则,探索在联盟链上发行数字藏品,以确保在监管合规的框架内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在数字版权保护方面的价值。

研究报告对区块链数字藏品的概念特性进行了明确定义。它们是使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唯一标识确认权益归属的数字作品、艺术品和商品。这些数字藏品能够在区块链网络中标记出其所有者,并追溯后续的流转。它们可以是各种形式的数字内容,例如数字图片、音乐、视频、电子票证和数字纪念品。这些数字藏品具有唯一性、不可分割性、不可篡改性、可验证性和稀缺性等技术特性。

NFT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藏品都使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数字作品的确权问题,在技术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但从业务角度来看,公链中的数字藏品更注重社交属性、炒作属性和投机属性,而联盟链中的数字藏品通常由强有力的发行方背书,具有更好的收藏和现实价值属性。此外,在联盟链上发行数字藏品可以真正去除货币属性,降低数字藏品的金融属性。

研究报告分析,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藏品应用场景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典型的区块链数字藏品应用场景,包括区块链艺术收藏品、区块链数字音乐藏品和区块链数字游戏藏品等。第二类是衍生的区块链数字藏品应用场景,它是在新领域使用数字藏品模式衍生而出的场景,例如数字保单、数字教育、数字科研和元宇宙等。另外,研究报告还对潜在风险进行了预警,包括技术风险、价格炒作、金融安全和监管合规等问题。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