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区块链与政务:前景广阔

数字政务是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的重要载体。近段时间以来,包括北京、河北、湖南、贵州等地陆续发布规划,积极推动区块链应用到政务系统中。这种“政务上链”有助于数字政务更好地发展,各地敢于尝试新技术的做法值得肯定。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推广,我国的数字政务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然而,出于安全、隐私等考虑,一些地方的数字政务仍然存在孤岛现象。例如,政务大厅虽然搬到了网络平台上,但数据却缺乏互联互通,因为没有统一接口,网上服务进度不同步,办理不同业务时需要反复认证,下载各种平台软件。此外,一些业务的关键环节仍然依赖线下,群众仍然需要亲自跑腿办事。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关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通过将政务上链,既可以保障数据流通的安全,消除共享的顾虑,还能搭建多方参与的信任网络,充当信任中介,释放政务数据潜能。从这个角度来看,区块链进一步促进了互联网与政务的深度融合,为数字政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目前,政务区块链已经应用于数字身份、电子存证、电子票据、产权登记、工商注册等多个场景。例如,在北京,140个政务服务上了链,许多服务只需“最多跑一次”;在深圳,区块链电子证照应用平台已经整合了100多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政务区块链在企业申请复工复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区块链+政务”的应用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便利,而且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尽管已经有一些落地应用,但整体上,政务区块链仍处于试点阶段。首先,区块链应用场景较为复杂,需要解决系统稳定、应用安全等技术难题。由于政务服务涉及的群体庞大,涉及面广泛,考虑成本、安全等因素,目前只有可供多方共享的高价值数据才具备上链的价值。因此,一方面需要突破关键技术,提升区块链的性能、效率,确保其安全性和经济性;另一方面需要深入了解政务场景,找到真正需要上链的需求。政务上链并不意味着政绩上链,而应该解决实际的政务服务问题。此外,也不能忽视对区块链安全风险的研究和分析,引导和推动区块链开发者、平台运营者加强自律,落实安全责任。

更重要的是,要想让政务区块链发挥作用,各部门、各领域之间的连通仍然是关键。当前,“政务上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规范和引导相对滞后。如果一些政务区块链仅限于某个环节,没有形成闭环服务以适应业务流程,不仅会产生新的“数据孤岛”,还可能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上链时,不能简单地将政务服务搬上去,而应畅通整个应用环节,推动政务区块链的实际落地。因此,有必要加强政务区块链应用的顶层设计,各管理部门、企业等参与者需要通力合作,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

我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的基础,应用场景也较为丰富,但在试点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正视政务区块链应用中的难点,寻找务实的对策,我们有望探索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治理模式。相关领导干部也应该了解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现状和趋势,及时更新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治理能力,以实际行动建设好服务型政府。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微信